RELATEED CONSULTING
相关咨询
选择下列产品马上在线沟通
服务时间:9:00-18:00
你可能遇到了下面的问题
关闭右侧工具栏
电能实业私有化失败
  • 作者:admin
  • 发表时间:2016-01-07 17:07:40
  • 来源:未知

11月24日,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(1038.HK)和电能实业(00006.HK),先后召开特别股东大会,就早前提出的换股要约进行投票表决。在长江基建的投票中,赞成方所持股票占与会投资者所持股票的99.97%。而电能实业到与会投者所代表的股票中,赞成、反对占比分别为50.77%和49.23%。

根据相关法规,电能实业到会投资者中,赞成方持股占比必须高于75%,同时反对方持股不得高于10%,换股计划方能获得批准。李嘉诚“世纪大重组”的收官之战就这样败了,而且是完败。

李嘉诚纵横商场65载鲜有败绩,别人办不到他能办而且办得漂亮,一而再、再而三,逐获“超人”美称。

电能实业私有化失败不可怕,可怕的是李嘉诚竟然没有料到近半数股东会反对。李嘉诚以往的成功,恰恰是因为他深谙人情事理,永远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,拿出的交易方案让人想拒绝都拒绝不了。

孙子曰“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?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!”

电能实业:一条腿已迈向世界

业绩相对稳定、分红率高的股票,收益不亚于定期存款又具备极高的流动性,深受稳健型投资者的喜爱。香港六大公用事业公司(中电控股、长江基建集团、电能实业、粤海投资、香港中华煤气、港华燃气)都属于这类股票。其中,李嘉诚旗下的电能实业,市值稳居千亿港元之上,尤为引人注目。

2007年以来,电能实业每年分红超过2港元/股,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。要知道2007年正是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的起始点,电能实业的表现难能可贵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香港本地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共同的苦恼是成长相对缓慢。例如电能实业,弹丸之地的香港已经高度发达,用电量增长前景有限,经济不景气还有可能出现负增长。

于是,电能实业开始将丰厚的收益投向世界各地购置资产。到2012年,电能实业在香港以外地区累计投资超300亿港元,主要标的为电力及输配气设施。不过,2010年以来电能实业放缓了海外投资,累计投资金额变化微乎其微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12年,电能实业资产总额约为1000亿港元,香港以外地区的资产达600亿港元,包括44.2万公里供电网络及配气管道及6800兆瓦发电容量,拥有15.36万客户。累计投入300亿港元,形成价值600亿港元的资产,说明电能电业的海外投资已经有很大幅度的增值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海外业务对电能实业净利润的贡献与日俱增,从2003年几可忽略不计到2012年占比超过50%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电能实业一条腿在香港、另一条腿已经迈向世界,这是整个长和系的缩影。香港本地业务已无增长空间,只有向海外拓展。

分拆港灯套现529亿港元

港灯是香港两大电力供应商之一,从1889年开始经营,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电力公司。1985年1月,李嘉诚以29亿“突击”购得 “港灯”34.6%股权。详见虎嗅2015年1月21日文《正在“脱亚入欧”的李嘉诚,曾抓住这么四个浪潮》

2012年,电能实业营收、净利润分别为104.5亿港元和97.3亿港元,账面现金61亿港元。由于计入海外投资收益,总体净利润率高达93%。

2013年9月27日,电能实力提出分拆旗下港灯独立上市的方案。分拆采取了内地投资者不熟悉而长和系近年频繁使用的的信托模式,即将港灯业务打包为一项信托计划,由电能力实业子公司托管,公众投资者持有50%到70%信托权益。

信托管理者(即电能实业子公司)负责运营管理,原则上不进行积极的投资扩张,所获收益的绝大部分(扣除管理成本)由信托受益人(公众投资者及电能实业)享有,年化收益率高于7%。

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仍在建设中,商业信托在香港上市的通常模式是把信托单位和一般证券“合订”。港灯上市发行的就是这种“合订证券”,将信托单位与公司股份合并,好像订书机把不同文件装订起来一样。类似商业信托会将几乎100%的收益派现给股东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李嘉诚的思路很清楚:把没有成长性的香港供电业务(即“港灯”的主营业务)抛给香港资本市场,用套取的资金投向海外。

根据2013年9月27日公告,被分拆业务2012年营收为104亿港元,相当于电能实业营收的99.5%;税后净利润45.4亿港元,约占净利润总额的47%。
  
关于分拆的目的,官方给出的说法是:有助提高公司的现有价值,并具体化公司国际业务的价值;分拆还可让公司筹集巨额资金,继续在全球能源行业中寻找新收购目标,进一步拓展香港以外的能源业务。说白了就是:从香港资本市场套现,到“香港以外”投资。

分拆港灯后,电能实业持有香港电力业务的权益降至49.9%并获得529.3亿港元的一次性收益。在其后的2014财年,电能实业从香港电力业务所获净利润从47.1亿港元降至17.8亿港元。

每年少赚近30亿港元,但一次性拿回的500多亿港元相当于未来20年的收益。但获得巨款的电能实业没有加大海外投资力度,而想把这笔钱输送给母公司长江基建。“李家人”真是机关算尽!

电能实业私有化方案被小股东否决

2015年9月8日,电能实业、长江基建同时公布合并意向:每股电能实业换取1.066股长江基建。换股完成后,电能实业成为长江基建的全资子公司,股票将被注销。

换股方案宣布前,长江基建、电能实业已发行股票分别为25.2亿股和21.3亿股。2015年1月6日收盘,长江基建、电能实业股价分别为70.55港元和70港元,对应市值分别为1775亿港元和1484亿港元,合计3200多亿港元。

电能实业股本中8.3亿股已被长江基建持有(占比38.87%),其余13亿股将换为13.9亿股长江基建。换股完成后,新长江基建市值能有多大涨幅?如果小于3200亿港元,岂不是1+1<2了。#无非想把数百亿现金倒腾到长江基建#

为什么长江基建股东一边倒地批准换股计划,而近半数电能实业股东反对呢?根本原因是“李家人”出价太低。

2013年分拆港灯前,电能实业营业额为长江基建的2.3倍,其它财务数据大致相当。按1:1.066的比例将电能实业置换为长江实业几乎没有溢价。

2015年上半,由于港灯已经被分拆,电能实业的营收、净利润大幅下降,但现金储备暴涨至678亿港元。香港电力业务的内在价值没有改变,电能实业所失、所得应当是相等的。换言之,在拆分港灯后,1:1.066的换股比例仍然没有溢价。

这是电能实业股东认为对价低的第一个原因。

第二个原因是香港电力业务的估值存在变数。首先,香港经济疲软已成定局,电力消费前景不乐观。其次,港府将于2018年重新修定电价监管方案,被坊间认为是利空(目前港府规定电力公司可以赚取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9.99%)。

资本运营高手永远在高点抛售。超人李嘉诚2014年主导港灯的分拆,被普遍认为是高点套现。电能实业账面多出500多亿港元现金,是香港电力业务未来20年一半收益的现值。分拆港灯之后,电能实业没有动用套取的巨额现金,加紧投资海外业务,而是放在账上等待长江基建“收割”。

这是电力实业中小投资者心生不满的根本原因。

在一部分人眼中,李嘉诚已从领先一步有格局的“超人”变成机关算尽的凡人。